星期一, 8月 29, 2016

TypePro: Shanghai 2016 國際字體研討會

纞五月份在台北舉行的 TypePRo: Taipei 2016後,著名的字體大廠蒙納公司 (Monotype),於九月三日,與上海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聯舉辦:「TypePro: Shhanghai 2016」



研討會內容包括Monotype GmbH的字體總監小林章先生,
蒙𤌍香港的總設計師許大鵬先生 (Robin Hui),及蒙納的英國字體設計師大曲都市先生 (Toshi Omagari) 將會分別分享對西方文字,漢字及中國少數民族語言字體,其背後設計理念、構思及實作經驗,與有字體設計師生活上的各種挑戰。同場另有六位來自上海、北京及香港的知名設計師,分享各自的設計作品和對字體的獨特觀點。

而同日還有三場分別由小林章先生主持的「西文作品檢定」工作坊、許大鵬先生主持的「中文作品檢定」工作坊,及蒙納香港總監秦德超先生 (Ricky Chun) 主持的「字體版權和授權工作坊」。是次活動皆免費進場。

這次研討會,是TypePro China 2016的一部份,除了TypePro Shanghai外,還有九月五日與中央美術學院合辦的「TypeMeet: Beijing 2016」,九月八日與西安歐亞學院合辦的「TypeMeet: Xi’an 2016」,及九月十日與SGDA合辦的「TypePro: Shenzhen 2016」等活動。

星期五, 8月 26, 2016

夭折了的秀圓體 (Soft Rounded)

話說當年完成了硬黑體的字體以後,除了在做字體的修正工作以外,我還開始繪畫計畫中的第二款字體,那就是「秀圓體」了。就正如我在「硬黑體的十五歲生日:從懷胎到出生」中一文所說,硬黑體的後續開發因為種種的原因而停工了,當然也包括了這款繪製了許多字型部件,和四百多個字符的秀圓體。



「秀圓體」是一款以圓體為基礎,卻加入了楷書及宋體字的筆畫特式的字體。我希望在加入了較為明顯的筆畫粗幼和較書法的字體形態,從而減少圓體字的圖形化和機械感,讓字體多一點的生氣!當然,有時意願和實際的製作有時是會有所偏差的,從現在製作出來的字樣中看到,機械感還是很強烈 (即廣州話的死板)!和現有的㘣體字比較,差別還是不大。各位又有何意見,歡迎在此提出啊!(各位可能注意到,字樣中的字會有字形大小,筆畫粗幼...等等的差別。因為這裡有些字是十多年前繪畫的,有些是近這幾個月我在整理我的舊資料時,重新繪畫的)。






星期一, 8月 22, 2016

Justfont 字體課

上回介紹過香港知專的字體創作課程,今回介紹的是台灣Justfont所舉辦的「字體課」。



Justfont在台灣推廣字體設計,也自行製作新的字型,並提供雲端字型服務。Justfont更加設立自已的字體設計課程,令更多人可以參與字體的創作。他們有兩個不同的課程,識字課及造字課。識字課可以算是基本課程,四堂共八小時,通過手繪實作去認識字型的基本筆劃和結構,為自行創作字體建立好一個基礎。而造字課也是四堂但共十二小時, 這課程則是學習如何以使用造字軟件製作字體,包括標準字體的構思、字型製作、優化及如何製成字型檔。



完成兩個課程後,班員當可自已創作和製作自已的專屬字體。只要發揮天份,加上毅力,成為下一代字體大師可是指日可待啊!

 識字課 費用新台幣3,600元,而造字課為新台幣5,980元 (如曾參加過識字課,則減免新台幣1,000元)。詳細瞭解課程內容,開課日期和報名,可以往Justfont字體課的專頁

星期五, 8月 19, 2016

字體設計100+1

很年青的時候已經聽過靳埭強先生的名字。那時候我正在一間私校「大一設計學院」上平面設計的夜校課程,靳先生是創校人之一,但我入讀時他已經離開了。他當時已經是香港華人設計界的名人,時常 (請注意,當時的「時常」和今天的「時常」在時間長度上是有差別的) 聽到有關他的消息,例如傳聞他在另一間私立的設計學校「傳藝學院」教授(不過也只是聽說而已;但靳先生當時確實是在理工學院,即今天的理工大學,教授平面設計課程)。間或地會讀到一些他對設計的談話,但卻從沒有讀過他一本有系統的書籍。十多年前(2003年)曾在書局裡見過一系列由汕頭大學出版社出版,以靳先生和劉小康先生為顧問的設計書籍。在這系列中第四本書是「字體篇」(其餘四本分別為1. 形象篇,2.裝幀篇,3. 海報篇和5. 直銷篇),我看見了當然是見獵心起,立即便買了下來。可是閱讀了以後便有點失望,因為正式來說這本書並不是靳先生寫作,只可以說由他所篇輯的一本各地設計師的字型作品集。在參考價值而言是有的,但對於字體設計的基礎知識渴求的我,還是沒得到滿足。

在七月二十六日,從許瀚文先生的臉書中,得知靳先生出版了一本新書:「字體設計100+1」,當然真的十分高興。可是走訪了兩個星期也未見到在書局裡出售,心裡很是焦
急!最後在上週才能在三聯局裡找到,當然立即買下來!非常厚重的一本書,未看已感到份量十足,心裡很是期待。



我花了差不多五、六日去閱讀這書 (速讀,而且有部份我跳著來讀。是的,老師,我走堂了,不過我會去補課的),感覺上就像上了一百堂的字體設計課。以往也購買過一些關於字體設計的書籍,特別是近年內地的一批年輕的字體設計師,在書架上也有五、六本這樣的參考書。可是這些參考書給我的感覺似是設計師的作品集,多於一本知識書。這些書大多些只是輕輕的提一下字體設計的基本知識,然後便是一個又一個的個案研究。當然,作者所分亨的這些心得,對於增進字體設計的啟發力和借鑒上,也是有所得益的。可是對於那些希望從基礎的設計知識上學習,令自已可以有扎實又全面的字體設計能力的讀者,可能就會失望了。但靳先生的這本書,卻是從理論到基礎和進階知識到實例欣賞,從字型創作到文字篇排到商標和標題字設計,給與讀者對字體設計的一個完全的瞭解,如果讀者想的話,還可以跟隨靳先生所提供的習作題,自已做一做功課,再和靳先生的學生的習作比較一下,看看自已的字體設計能力到那個程度。

最難能可貴的是除了在書中羅列了靳先生和他的學生的字體作品外,還附有七十年代,靳先生在理工學院教導字體課程時的教學筆記。對一個字體設計的學習者而言,這可是老師的壓箱寶貝,怎不令人欣喜呢!

所以,如果你喜愛字體設計,想在基礎知識上學習,「字體設計100+1」是你不能錯過的一本課本!

星期三, 8月 17, 2016

字體創作與應用專業證書課程

如果你身居香港,而且對字體創設計有興趣,可以考慮一下這個由香港知專設計學院舉辦的字體創作與應用專業證書課程。這課程旨在加強設計師對字體設計及應用在設計或商業環境中的理解,並以不同的美學及功能角度教授字體造型、組合及文字與意義間的關係等。

圖片取自香港知專字體創作與應用證書課程的頁面


課程導師為 Martin Lau 先生 (Format Limited 的創意總監,共有超過二十五年的設計行業經驗),課程內容分為三個單元共九十小時的課程,分別是:1. 字體造型與美學,2. 字體與排版設計,及3. 實驗性中文字體設計。

這是香港資歷架構第四級的課程,入學要求為香港中學文憑五科成績達第二級或以上,包括英國語文及中國語文,或同等學歷;或是舊制的香港中學會考五科成績達E級或以上,包括英國語文及中國語文,或同等學歷。

開課日期為二零一六年十月八日,學費為港幣一萬六千二百元正 (九月八日前報名優惠價:一萬三千七百七十元正)。按「這裡」可以在網上報名。

星期一, 8月 15, 2016

捉字Shot:夏日國際電影節

由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主辦的夏日國際電影節,將在明日開始。將會展示以年輕觀眾及影迷口味為主的新作。以下是這數年夏日國際電影節的Banner海報:






看看海報上的項目標題字,其字體運用都是採用比較穩陣的字款。2013和2015年的直接使用了現成的圓體字,2014的使用了一款加上手寫感覺的變種宋體字,匹配了英文的手寫字。今年的標題字,也沒有採用現成的字體,是一款強化了横幼縱粗的黑體變種字型。大家又覺得這些字型設計,又和電影節拉不拉上關係?

星期五, 8月 12, 2016

活的文字,死的標準

今年年初,在臉書裡流傳了這樣的一張照片:



照片上是某一個香港小學生的週記作業,大家可以看到老師在這作業做了很多批改,而這些批改主要的就是把一些她/他認為是「口語」的字詞改為她/他認為「正確」的「書面語」。然而,對於香港人來說,這個小朋友所用的很多字詞,其實不是「口語」,而是在香港裡常用的本地常用詞,例如:塗改液、魚蛋、橙...等等,都是香港人所接受的「書面語」;而老師所寫的 ,反而只是使用普通話的北方人(不知道在台灣用國語的人是否用這些詞彙?!)所用的口語/書面語(老師所持的理由,應該是所謂的「我手寫我口」,而「我口」的標準,就是被列為官方語言的北京土話而成的普通話,因此書面言就應以普通話的用詞來書寫)。因此,這圖片在網上引起很有的回響(應該是對使用廣州話的香港而言),甚至有一些報紙還作出報導。有趣的是,那位老師把這作業中小朋友用「我口」所寫的香港用語都改了,反而沒有改正文章裡唯一的一個「錯字」!小朋友寫了「不準」,但正確用字應是「不准」。

我看了這張照片後,在我腦海中想的是:甚麼是文字?甚麼是語言? 這兩者的關係又如何?我自已的想法是,「語言」是一大群人共同使用和承認的一種用作溝通的聲音訊息;而文字則是用作紀錄這種「共用的聲音訊息」的書寫載體。世界一直在變動,而世人所使用的語言也一直在變動,在時間而言,從古至今的在變;在地區而言,從東西南北的也不斷在變動;從文化族群而言,也是一直在變動。由於人是「活」的,所以語言也是「活」,而變動也是生命的一個特質。因此,用作紀錄「語言」的載體,「文字」也不可能不會變動的。

每一個時代、地方和族群都會對相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種呼。例如今天的蘋果,西漢時叫做「林擒」;又例如上圖中老師改了的「橘子」,台灣人叫作「柳丁」,香港人就叫做「橙」。(其實嚴格來說,是兩個同屬不同種的果類,只不過北方人如此的稱呼「橙」而已,所以老師實際上是改錯了)。如果我們還記得一點讀書時的學識,也應該會記得在民國初年由胡適和陳獨秀所提倡的新文學運動 (或稱為白話文運動) 。雖然新文學運動的內容,不單止是關於書寫語體的改革,還關乎於文章內容的充實、創意、表達的明確和情感的真摯等文學範疇內的事。但是這運動最大的影 響,就是正式的書寫體材,由當時繼承自前清通用的「文言文」,改為以當時的「官話」即口語為主的「白話文」。當時提倡的理念是「言文一體」,即是今日人們常說的「我手寫我口」。相對於以「文言文」而言,「白話文」當然對當然當時的人來說更加易於書寫和表達。但是,我們也不應忘掉,「文言文」原本是古代人的口語,只不過時日變遷,人們口講的說話用詞改變了,手寫的「文言文」和人們的口語就不同了。今天距離新文學運動差不多一百年了,就算是今天的北京人對同樣的事物,說話時使用的字詞,也和當時的人有差異了!如果今天以所謂的標準普通話所寫的書面語,給一百年前推行白話文運動的諸公閱讀,這些書面語好可能會被批改為錯字詞了。又其實,廣州話還保留了許多唐宋時的所用的字詞(例如:「隔籬、幾多、傾偈...等等),卻在今天被稱為俗語,口語,真奈何!

可想而知,語言因為時間和區域;及因事物的變遷而產生的變化是非常之快的,而用作記錄寫作的文字詞彙,總是跟不上語言變化的速度和多樣化的。所以,相隔一段時間,書面語總會和口語脫鈎。「漢字」的使用凡四千年,歷代諸朝中,除了明、清時為了束縳讀書人的思想而推行了在科舉試上使用的「八股文」外,從來沒有官方的所謂標準用詞。如果硬性限定了寫作的遣詞用字要依從一個絕對的所謂「標準」,而勿略了語言文字的活性和族群地域的差異,則只會形成一個「死」的緊箍詛,扼殺了文字的生命,這和明朝時科舉所用的「八股文」有何分別!

SaveSave

星期三, 8月 10, 2016

新字新聞:錦麗行書 (Rocio Regular)

日本的森澤公司(株式会社モリサワ)於今年七月二十七日,發表了一款將於今年九月上市的新字款:「錦麗行書」。



「錦麗行書」是森澤公司所舉辦的「字體設計競賽 2014」的「明石賞」得賞作品,原名「北原行書」,由日本和歌山市的書法家北原美麗書寫,及平面設計師井口博文所設計。



作為書法家的北原老師抱有一個希望能把她所寫的字造成字體,使後世也能留存的想法;但通常電腦化後的書體,卻失去了行書的感覺。井口博文是北原之弟子,他作為平面設計師接受了這個挑戰。用了半年的時間,兩人合作創作了二百個字。雖然要把字調整到合符同一字框規律,但他們成功的保留了北原老師所行書的性格和品味。這款字體也得到明石賞全體評判一致的高度評價。

請往 type.center/tw 跟進這字體的正式主市日期和後續消息

星期一, 8月 08, 2016

風從那裡來?

感謝 Justfont 這兩年的耕耘與推廣,讓愈來愈多設計師,特別是年青的設計師投入字體創作的行列。這裡想要介紹另一位年青的設計師溫珩如小姐的「風體 Wind Font」!




按設計師所說,「風體」的設計概念與「空氣」有關。是以空氣、風、樹葉和茶葉等造型和意念而創造的字體,具有溫柔又堅定的感愛。是一款適用於標題類的字型。這款字型為非正方的長體字型,沒有過多裝飾,簡潔中又帶有一些如風流動結構的筆畫,現代中又帶秀氣,真令人喜愛!



在今年的四月十九至二十四日,在小路上藝文空間舉行了「風體字體設計初展」,首次把「風體」介紹給大眾。展品包括了手稿、發想概念、應用物、特殊印刷或加工的海報、紀念卡等等。藉此傳達風體發想、筆畫形成、製作過程、以及風體字體的展示。這個為期六天的展覽,超過了一千五百人出席參觀,並先後得到 Behance Typography Served 的專題刊發介紹,和臺北文創記憶中心展出。

這次展覽也衍生了一個500人優先姓名製作的活動。由於許多人曾詢問這套字體是否包含他們自已的名字,而考量很多人的姓名其實不包含在中文常用字內,也常有異體字。因此當日有參觀的朋友藉填寫一張「優先製作姓名卡」,就有機會列入「風體」的優先作名單內。當然這名額未到展覽完結便滿額了!



對於「風體」的末來計劃,溫珩如小姐首先會完成正體中文的常用字 (這可是五千多字的工程啊)。也會嘗試各種和風體有關的應用,總之一切都在規劃之中,一切都是有可能的。有興趣的,可以追蹤溫珩如設計的Facebook專頁,來得到「風體」的最新消息。希望我們可以很快便使用到「風體」在我們的日常中!

星期五, 8月 05, 2016

捉字Shot:幸福藥業

由細到大,「幸福藥業」的產品總是有病痛時的第二選擇,那些外來貨如:「克痛」、「必理痛」、「康達五百號」總是家裡的第一選擇。那時節「本地貨」就好像次等產品一般,「月亮是外國的圓」還佔據我們的腦子裡一個重要地位。但時移世易,我發覺現在家裡看門口的成藥,慢慢的被「幸福」反攻回來了!想來想去,也想不到這現象是在何時開始的,不會是人大了,對「幸福」這來個字有更大的感觸!?

近幾年,「幸福」的廣告愈做愈好,好有心機!他們每個廣告,還好有心機的配上不同的字款啊!




星期一, 8月 01, 2016

捉字Shot:我唔係死蠢

香港歌星黎明,在上週末以分身:明福俠發表一首新歌:我唔係死蠢。這首歌的標題字,使用了一款直中帶圓的獨特字型,看起來很醒目啊!




如果想聽聽這首歌,可以點:我唔係死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