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1月 23, 2016

以漢字為核心的:「地名設計」比賽

日本 Loftwork 綱站,主辦了以「漢字」為核心,以「地名」為主題的設計比賽。參賽者要「透過字形設計的創意,打造讓人想一探究竟的地名」。以下是 Loftwork 的新聞稿原文:



「歲末年終,有沒有運用連假出遊的計劃呢?

對使用漢字(中文字)的國家如台灣、日本來說,旅遊至其他同樣使用漢字的異國時。是否也有即使語言不通,但因為見到熟悉的文字出現,而感到一絲安心、並從能夠理解的字義中猜測、想像其中涵義的經驗呢?

漢字(中文:hànzì , 日本語:kanji) ,被使用於中文、日文、韓文、越南文中。是東亞各地所共有的文字。漢字不僅在不同筆畫中擁有書寫的美感;單一文字的組成上,字頭與字邊也擁有各自乘載的意義。既複雜又迷人,其他文字幾乎無法與之相比。

本次專案,便是以「漢字」為核心、「地名」為主題,募集結合平面/插畫的字體設計作品。
平常在地圖上瀏覽時,使用同樣字體的國名、縣市名稱、地區名稱,雖方便了閱讀,但也讓人感受不出這些名字所代表的地方特色與溫度。
因此,我們想邀請你來發揮創意與設計力!將地方的風土特色融入地名文字的設計中,運用巧思,讓見到這個作品的人產生對該地的嚮往。也許是平常通勤路上再平凡不過的車站站名、地圖上的街道名稱,透過你的創意詮釋,讓我們感受這個地方的魅力!
這次的徵件專案將以台日為中心,向亞洲擴散。獲選作品也將於FabCafe展出。期待著亞洲的設計師們一起來動手挑戰設計的樂趣!」

● 作品收集日期為2016年11月15日至2016年12月15日
● 作品內容以使用「漢字」的地名進行字形設計
●  形式不限,插畫、圖像、攝影作品皆可
● 投稿時需要注明作品表達的地名所在及簡介
●  投稿時應以PNG或JPEG 格式、 72 dpi 解象度、RGB ,以及檔案體積為7MB以内

其他比賽詳情,請到 Loftwork 的比賽頁面瞭解!

星期一, 11月 21, 2016

Glyphs 2.4 進場

除了開源的 FontForge ,字體製作軟件許多的更新都不太活躍 。Fontlab Studio 5 的最新版5.1.5(Mac)及5.2.2(Windows)是在2015年11月發表的,而 Fontographer 的最新版本更加已經是 2013年1月,而似乎也不會有新的更新了,URW++的DLT FontMaster 及 OTMaster 大約是在今年三月更新的,只有Windows版的 FontCreator 10 的最新版是在今年6月發表的,Type 3.2 則是在 2012年4月發表的。反而新進的字體製作軟件 Glyphs 則差不多每半年便更新一次。



剛過去的15號 (2016-11-15),Glyphs 發表它的最新版本 Glyphs 2.4,並在此版本中加進許多新功能及舊功能的改進。其中包括了 :

     1. OpenType 1.8 的支援,即 OpenType Variable Font (可變字體)。雖然還需要等待系統和
         應用軟件的支持援,但你現在可以先行預視可變字體的效果;
     2. Color Fonts 彩色字體 (即 OpenType-SVG fonts) 的改進,連 Adobe 都計劃在2017年發表
         的新版 Photoshop中支援,大家可以注意一下;
     3. 插值處理的改進,利用一對不同字重的字體去製作中間字重的字體會更容易;
     4. 路徑編輯的改進,加進Close Open Paths、Decompose Corner 的功能;
     5. 改進影象 (Image) 的滙入和處理的功能;
     6. 改進 Sidebar Filters 的功能;
     7. 對 WOFF () 有更好的壓縮;
     8. 本土化的改進。對中文、日文、葡萄牙文及西班牙文界面的改進,也上了土耳其文的
         界面語言;
     9. TTF Zones 及 Turetype Instructor 的改進;
     10. 改進對 AppleScript 的支援....

其實還有一些,但各位可以到 Glyphs 的網頁上自己看看。Glyphs 2 的售價為港幣 2,407.96。


星期三, 11月 16, 2016

Intense: Intense 字型展覽

香港的著名字體設計師,「空明朝體」的設計人許翰文先生,臺灣獨立字體設計師張軒豪先生,以及台北卵形設計工作室,中文版Typography「字誌」編者、統籌及設計人葉忠宜先生,承接在今年四月在臺北「不只是圖書館」舉辦的 Intense:Intense 字體講座、工作坊及小型展覽後,三位字體設計師今次將會移師香港,於十一月二十五日,在香港中環元創方(PMQ)再次舉辦 Intense : Intense 字型展覽。



正如在臺北的項目一樣,這次活動不只有展覽,還有一場約三十至四十分鐘的講座,題目為「空明朝體及明朝體字型的未來」。有興趣的,立即在你的行事歷上寫下吧:

地點:中環鴨巴甸街元創方 S201室
日期:二零一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時間:下午七時正至八時三十分

另外同一日期還有屬於同一 deTour 2016 藝術展的還有日本設計師川上俊的「墨象」的先鋒派書法展,地點也是在元創方,但在 H308室。

兩項展覽的活動頁面在此處

星期五, 11月 11, 2016

捉字Shot:東京捉字之書體 (一)

日本人和中國人一樣是使用毛筆作書寫工具的民族,因此毛筆字或是書體之在應用和字體開發上,也是佔了一個很大的比例。我在整理於東京所拍攝的字體照片裡,書體字也是數量佔最多的一類字型,差不多就是其他字型的總和。當然,由於書寫時的個人的風格影響,與及變化限制也較少,也是書體字出現得最多的其中一個原因。

以下是書體字的第一集,請多多欣賞:
















星期三, 11月 09, 2016

新世紀福音戰士官方字體「Matisse EB」

假如你是新世紀福音戰士 ( Neon Genesis Evangelion )的動畫迷,同時也是字體迷的語,這個消息也許你會有興趣。新世紀福音戰士的製作公司連同 Font Works 一起開發的官方字體:Matisse EB,將於2016年11月10日正式發行。



Matisse EB 包含兩款字型,一款曾用於電視版的動畫,另一款則用於新劇場版的動畫(它被稱為進化版)。兩款字型皆是超重筆劃的明朝體,為 TrueType 格式。除了日文假名外,也包括JIS第一水準和第二水準漢字,及其它的擴張文字,共約8000字數。



雖然預購 (連特典!) 很快便售完,但到11月10日便可以在 EVAStore 網店購買個人版的授權。來迎接第三次衝擊吧!

星期一, 11月 07, 2016

「勁揪體」嘅開發筆記(四)

【打字測試】暫時只試著橫向打字,在 Adobe Illustrator 打完後轉換成外框(Create Outline),把字拆散再組合排位,效果也不錯。



原文出處:Kit Da Sketch - Kit Man

星期五, 11月 04, 2016

「漢字三千年 — 漢字的歷史與美感」展覽

由東京富士美術館、日本中國文化交流協會、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及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合辦的「漢字三千字 — 漢字的歷史與美感」展覽,於2016年10月20日至12月4日,在東京都八王子市的東京富士美術館舉行。






展覽包括來自十七所博物館,一百一十件從甲骨文字起的各種漢字藏品及文物、秦代的兵馬俑,王羲之及顏真卿的作品拓本等等。在11月26日還有由京都大學的阿辻哲次教授主講的「日本人與漢字」的講座。如果到時你身在日本的話,也可以去參觀參觀啊!

地點:日本東京都八王子市谷野町 492-1
日期:2016年10月20日(四)〜12月4日(日)
時間:10:00~17:00(最後入場16:30)
費用: 成人1,300日圓、大學高中生800日圓、中小學生400日圓、未就學兒童免費

東京富士美術館關於「漢字三千字 — 漢字的歷史與美感」的頁面

星期三, 11月 02, 2016

金萱上架﹣﹣期限特惠

上年在臺灣鬧得沸騰,在網上募資一小時達標一百五十萬新臺幣(約三十七萬港幣),最終以二千五百九十三萬新臺幣(約六百三十五萬港幣)完成募資的金萱體,開發公司 JustFont 也於承諾的時間,準時於九月尾交貨。雖然正式發行時鬧了一點風波,但大致上都令人滿意。


圖片來自JustFont網頁,版權為JustFont所有

沒能在募資時參與,因此現在只能望梅止渴的設計師和字體愛好者,現在再有一個以特惠價購買的機會。JustFont 現在已經把「金箮半糖」上架,而且現在還以優惠價四千九百八十元新臺幣發售(單機授權,原價七千九百八十元新臺幣)。JustFont的網站頁面並沒有說明這優惠價會到何時結束,真的是有買襯手了!

請往 JustFont 金萱半糖的頁面看看。

星期一, 10月 31, 2016

桌上型活字印刷機

上次介紹過臺灣字田開發的「活字盒」,這次介紹的是香港的活字產品,由香港的Fami3D所開發的「桌上型活字印刷機」。

和字田「活字盒」 以硬質紙板製作的輕盈味道不同的,Fami3D的「桌上型活字印刷機」可是以木和鋼製做,可謂Maker味甚濃。整體尺寸才 165 x 150 x 135mm,身裁還算嬌小。除了可以用油墨印刷以外,這部定價HK$650.00的「桌上型活字印刷機」還可以作壓印之用。不過「桌上型活字印刷機」使用的排字活版,可沒有「活字盒」的那麼靈活,只能使用 Fami3D 特製的銅字粒,並且只能規規矩矩的在排字活版這4 X 4共十六個固定字位上放進字粒。


像 Fami3D 在其網站所說的,其實這「桌上型活字印刷機」是為了「繁體粵語字粒」而設的,字粒並不是用鉛,而是用黃銅製作,尺寸15x15x20mm。其上面的字體採用「明體」字,定價 HK$195 一顆。Fami3D 現時在其網站所提供的,都是香港常用的粵語外字 (或香港口語字)。



詳情可到 Fami3D 查詢和購買

星期五, 10月 28, 2016

字誌 issue 2

引頸以待,「字誌」第二期終於來港。



今期的主題是Logotype 標準字(或譯作商標字)。我自己會把字型設計的功能分作三個大範疇:內文 (Text)、標題(headline)和商標字(logotype),所以,如何在標誌(Logo)中應用和設計字型是一個大課題。今期的主題內容,由太田岳先生的導引,許翰文先生,成澤正信先生及小林章先生分別就中、日及英文的標準字分享他們的設計心得。對各位設計師和字體愛好者都非常珍貴。還有其他常設的專欄,對瞭解和認識各種和字體有關的知識、動態和周邊等等。別看是一本不太厚的雜誌,但內容真的很豐富。

各位字體愛好者,快點去誠品、三聯等等的書店找找吧!

星期三, 10月 26, 2016

唔係亂來的亂筆體 (Rush Pen)

「亂筆體」的由來很簡單,但把它的構思變成字體,卻一點也不簡單。
 
 「亂筆體」的構想是來自我工作時的。那時公司裡還未有電腦繪圖和排版(倒是有一部Apple 2e,是用來控制𠝹字機的),當我需要在規畫文字的安排時 ,會在草稿上定好整體尺寸,打好網格(grid),再「白手」的寫上一些字樣。正常的字就用單線,粗的字體就用多些的線來表示,一些大字就會畫多幾條線來表示粗度。一來是因為工作繁多,二來是自己有點兒疏懶的性格,所以對於大點數的粗字型,我通常都不會畫好字框,再仔細填滿的;我總是以單線畫好字型,然後便草略的「撩」上幾筆以表示粗度,然後便交細負責的繪圖員做正稿。然後某日,我再看這些潦亂的筆觸,似乎可以變成一款特別的字型。「亂筆體」的概念就是這樣產生的。


無論意念是多麼精妙,唯有實現出來才是真確的。當嘗試去規劃把「亂筆體」變成一個真正的字體時,也就想到一些將會遇到的問題。例如「亂筆體」的每個筆劃都是由幾條線條組成,最理想的當然是每個筆劃的線都不同,但這樣工作量便會數倍地增加(我嘗試過這樣造了數個字,發現到很快地眼和大腦都變得疲累)。又例如遇到一些有弧度的筆劃,我用鉛筆去勾畫時並不困難,但是我用繪圖軟件去製作時,總是花了許多時手,但仍不理想,畫好的筆劃,好像很難保持那種「潦亂」的感覺。最後唯有採取折衷的方法:首先我畫了四十多個用多條直線組成的筆劃,在組字時便一、二、三、四的輪流使用這些筆劃來造字。由於組字時筆劃會有長短縱橫正斜的變化,再加上我又會故意反轉和翻轉這些筆劃來加大變化,所以字造出來後,也不太會有重複的感覺。而孤線筆劃的問題,也決定以多段直線來組合,而因要組成這些孤線而出現的接駁位,反而增加了字型的潦亂感。

以下就是這款稍為特別,不以字型結構變化,而且以筆劃質感作特點的「亂筆體」了。請分亨你對這款字體的感覺!







星期一, 10月 24, 2016

日星初號楷書

位於臺北市的日星鑄字行,是現時臺灣碩果僅存的一間鉛活字鑄造廠,保留了一套珍貴的「上海式」正楷活字字模。此套字模的字源,相傳為清代進士以毛筆書寫,壐由上海篆刻師傅描模雕刻而成。經過多年的流傳、修整、翻鑄,現人中弓木這套字模,已是日星鑄字行在1969年開業時從另一已結業的鑄字行中購得這套初楷字模。

臺灣中研院數位中心,和日星鑄字行合作,花了兩年的時間,把日星擁有的這套字模數位化,製作成一套電腦字體,命名為「日星初號楷體」,並且免費供下載和使用。



對於「日星初楷體」,網上的評論卻呈兩極化的現象。一方面對於這字體在對「活字印刷」的歷史保存,字體「原貌」的文化珍藏的供獻,得到高度的贊揚。但另一方面,對於字體的製作質素、字型的所謂「原貌」重現,但屢屢出現筆劃「崩」爛,字符傾斜的情況。而且專為Mac OS而設的字體檔,卻不能在Mac上使用,棄Unicode不用而採用老舊的Big5內碼等。

無論如何,臺灣中研院數位中心和日星鑄字行對字體工藝及活字印刷文化所付出的努力,是值得大家的贊賞和支持的。

日星鑄字行的網頁
臺灣中研院數位中心和日星鑄字行合作的網頁:日星鉛華
日星初號楷書的下載頁面

星期五, 10月 21, 2016

走走印印.活字盒

活字印刷是個活古董。畢昇根據當時的雕版印制技術改良,以膠泥(燒陶器用的黏土)造字模,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時為公元1045年左右。雖然由於膠版印刷(Offset Printing 或稱平版印刷和柯式印刷)的出現,令活字印刷幾近完全淘汰。但活古董還是老而彌堅,在不同的有心人閇發之下,對活字印刷的應用,還是在一些領域上生存著。這次所報導的是一個應用了活字印刷的產品:字田的「走走印印.活字盒」

「走走印印.活字盒」iLetterpress 是由臺灣字田.活字排版研究室所研發及製作。「活字盒」的特點是以紙材代替鉛來製作以前用以調節鉛字字距和行距的「鉛角」,而鉛角是活字排版不可或缺的重要部份。以紙材代替鉛,不單止令產品重數減輕,令使用者易於操作;也同時令成本大大地減輕,讓產品的售價可以定在一個讓人接受的水平。





不單止鉛角, 打開「活字盒」的外套包裝,你會發現內盒就是一個簡易排版框和手壓印刷器,設計者的心思,真令人嘆為觀止。



利用「紙角」把鉛字安放在適當的位置, 用印泥把油墨蘸在鉛字上,把紙放進掩蓋上預留的位置,然後把掩蓋合上再輕輕一按,一張自家製的名片、名信片、便籤或是書籤便成功印製出來了。是不是非常簡單和有趣呢?


有興趣的,可以直接上「字田」的臉書頁面上購買,而所需的「鉛字」則可以找位於臺北市的「日星鑄字行」購買,也可以和他們郵購

星期三, 10月 19, 2016

「勁揪體」嘅開發筆記(三)

Kit-Man:「測試版勁揪體 / 入 AI 自己較大細自己砌

關於毛筆字體字應該減少幾多%隨性,由最初製作決定嘅減少少到起跑一個月度不斷測試所決定嘅要中正度高少少,呢個就係決定好嘅「平衡」。隻字本身結構要怪,筆劃要粗幼分明,刀鋒要利,但大體型狀算中正,用 WORD 就咁打係都要用到;而用 AI 自己砌或者用拼字程式就可以還原到勁揪體嘅風味。

當然,隨性一定不及手寫作品啦。」



文章出處:Kit Da Sketch - Kit Man

星期一, 10月 17, 2016

捉字Shot:東京捉字之無襯線體 (三)

終於來到「無襯線體」的最後一輯了!不過東京捉字還未上載完,下一回便會是數量最多的書體/毛筆字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