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6月 30, 2005

秦簡捷篆

一九七五年十二月,考古學家在中國湖北雲夢睡虎地發現了一座秦代的墓穴。隨著墓穴的發現而出土的,包括了一批為數一千一百多支的竹簡。這些竹簡上面記載著墓穴主人,一名叫"喜"四十五歲秦國小吏的一生事蹟;與及和他工作有關的秦代律法條文、文告、法律問答、識字簡籍和占卜書。這次考古發現,不只震驚了考古學、歷史學及中國古法律研究的人士,也震驚了中國書法及漢字研究的人士。

以往,對中國文字和字體。發展的說法是從甲骨文、鐘鼓文、大篆、小篆、隸書,以至楷書的演變而來的。但只要把小篆和隸書放在一起看看,便會發覺兩這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由小篆至隸書,好像是一下子發生的特變一樣,從一種字型,蛻變成另一種字體。你是沒法在兩者之間,找到近似的特徵的。所以,早已有學者認為,必定有一種尚未發現,而帶有兩者特徵的過渡字型曾經存在過(例如著名的書法家啟功先生,在六十年代就有這樣的推論)。可惜,千百年來也找不到這字體,直至雲夢睡虎地的秦簡出土,我們發現一種以毛筆書寫在竹簡上的篆書,這和以往刻寫在竹簡、金鼎和石碑上的小篆有所類同,但卻又有差異。證實了終於找到這同時有篆和隸特色的字體來。

仔細研究這些寫在竹簡上的字,它還是帶有濃厚的小篆的字型結構。但由於是以毛筆書寫,筆劃間已帶有直粗橫幼的筆觸,而且轉折之間也沒有小篆般圓滑,部份字的收筆筆勢,已隱隱帶有隸書的形態;這和多數是刻在金石之上,筆劃等寬而帶有圖案化的小篆大大不同。由於這些寫在秦簡上的字,看來是因應日常生活中更快速書寫而發展出來的,所以有些人就稱這些寫在竹簡上的字體為「捷篆」;也由於這種字體開始帶有漢隸的形態,但是卻在秦代民間中使用的,也有人稱這種字體為「秦隸」。但無論是叫作捷篆或秦隸,她都會在中國書法和漢字歷史中,佔有一個重要的地位。

秦簡

沒有留言: